常态践行“四力" 走好第一方阵
——西藏分社探索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争创模范机关 (作者:拉巴次仁)
图为边境调研小分队在阿里地区改则县先遣乡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开展党建活动。
近年来,新华社西藏分社以创建模范机关为目标,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统领各项业务,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新举措,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推动践行“四力”常态化,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中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在边境调研、新春走基层、珠峰科考等重大报道中,成立临时党小组,采写一批有影响、有分量的重点调研报道,“四强”党支部创建取得新突破。
牢记初心使命 赓续红色血脉
新华社西藏分社是党在雪域高原上创建的第一个新闻机构。70多年来,分社各族干部职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履行职责使命,铸就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团结凝聚人心,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西藏分社精神。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三句话阐释“老西藏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写下光荣的一笔。
分社党员参加“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巡展活动,左起第7、第8位两位女士为分社原社长乐于泓(1951年12月至1953年3月,时任中共西藏工委宣传部长乐于泓兼任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的女儿。
持续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要求,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注重用“老西藏精神”以及郭超人等老一辈新华人的事迹凝心铸魂,牢记先是“革命人”再是“新闻人”、先是“党的人”再是“新华人”的政治定位,确保“三个一分钟”在西藏分社落细落实。
一是全员参与,重点强化。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注重学思践悟。健全学习机制,建立“4+5+N”学习方式。去年以来,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18次学习,学习研讨达到一半以上,举办2次处级干部集中读书班。加强青年理论学习,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二是围绕业务办讲堂,围绕党建讲党课,锤炼党性,涵养业务。连续举办三期“雪域大讲堂”,围绕“如何做好涉藏对外传播”等,分享报道经验,努力提高采编队伍业务能力;坚持“人人讲党课”制度,一人讲大家评,同学习共进步。
三是围绕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开展党日活动,增强党性修养,促进业务合作。
围绕政治建设,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党日活动。近日,分社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前往林周县开展党日活动和职工教育培训活动,重温革命先辈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史,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通过党日活动,我对‘老西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入党积极分子达珍说。如今,党建活动已成为分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入社职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及援藏和交流干部区情培训的重要内容。
“走出去”开展党建活动,为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搭建了桥梁纽带。今年,采编党支部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开展党日活动,参观了首次展出的“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档案文献展”,为涉藏舆论斗争积累大量素材,并与档案馆初步达成外宣合作意向,共同挖掘和报道好档案里的西藏故事。去年以来,与中国电信西藏分公司、拉萨海关等单位开展党建活动,通过党员“联学”、资源“联享”、业务“联动”,推动“四强”党支部创建、战略合作等深入交流。
巩固“四力”成果 有力破解“两张皮”
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增强“四力”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战线明确了行动指南,指明了工作方向。西藏分社将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作为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为如何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艰苦地区践行“四力”做出有益探索。2020年1月,全国“三教办”倡议新闻战线向新华社西藏分社学习。
分社记者李华(左后)、陈尚才(左前)、陈泽鹏(右后)和司机斯朗丁增(右前)在西藏最西端的阿里支普齐边防连采访留影。
新闻报道是新华社各项工作的核心。近年来,分社在重大报道中加强政治统领力度,不断提升涉藏舆论引导能力,确保新闻报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履行好职责使命。
一是在重大调研中全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党的耳目喉舌,新华社的报道一方面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要求新华社的报道必须站位高、事实准、导向明。为此,西藏分社探索在重大调研中建立政治理论学习的机制,通过政治学习引领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向。
分党组认为,新华社首先是政治机关,在走好第一方阵中发挥表率作用。西藏分社作为总社派驻机构,虽然地理位置距离北京较远,但从履行“喉舌、耳目、智库”职责上,要“急党中央之所急,想党中央之所想”,围绕“当前中央最关心的西藏工作重点”“当前西藏干部群众最关切的问题”等深入调研,为形成高质量的选题和调研方案奠定了基础。
分社记者洛登(左二)普布次仁(右二)、黄智琪(左一)在日喀则市采访藏历农家新年。
二是在重大事项中建立工作专班制度。西藏不仅高寒缺氧,还处在反分裂、反蚕食、反渗透的斗争一线,报道难度大,政治要求高。加之西藏特殊的休假制度和西藏分社记者繁重的下乡出差调研任务,一些工作容易“断线”。为此,西藏分社把专事专人负责作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实效的重要制度,凡是重大事项、重大报道均成立由分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明确专班成员,确保相关工作“不断档”“不掉线”。全面统筹人力物力,均建立了涵盖采编行政的工作专班,极大提升了工作的推进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果和反响,有力破解了党建、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
奋力争创模范机关 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新华社西藏分社提出,要切实发挥“三个表率”作用,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结合西藏分社实际,要努力做到“让总社党组放心、让分社职工满意”,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奋力争创模范机关,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一是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临时党小组为抓手,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制定临时党组织管理办法,在重大调研、重大报道中,前方报道组都会成立临时党小组,在践行“四力”中、在新闻现场里、在艰苦条件下,组织党员开展政治学习,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由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先后组织两批“80后”“90后”报道团队,深入中印边境西段和东段等地采访调研,同时,成立临时党小组,共同策划选题,研判形势。在珠峰科考报道中,分社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成立新华社海拔最高的临时党小组,圆满完成珠峰科考报道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傅华社长连线前方报道团队,对报道给予充分肯定。
分社记者翟永冠(左二)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古拉山北部)采访。
临时党小组在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又出色完成报道任务。“在‘风雪高原行’采访中,车辆陷入雪窝无法动弹,同事们靠随身携带氧气进行工作,但他们没有一丝退怯,我在第一次看视频剪辑素材时就哭红了眼眶。”这是分社90后年轻记者黄智琪的肺腑之言。分党组带队冲锋一线,为年轻记者树立了榜样。
二是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四强”党支部创建走在前列。
以标准化规范化为抓手,努力推动“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行政党支部设置党小组、开展人人讲党课、设置党员先锋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两家分支机构党支部开展“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党史学研”、“读红色经典 做放心编辑”等特色活动。去年,采编和行政党支部被自治区授予“标准化建设先进党支部”、机关党委“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挤进全区前列。
三是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在围绕党中央为西藏确定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调研中,分党组提出,必须吃透吃准中央精神,摸透摸准西藏实情。调研选题策划小组坚持“政治引领、学习先行”,率先用理论武装头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 90周年贺信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理论武装有效转化为推动业务发展新成效。去年,分社播发成品稿1.38万条(张),调研稿200余条,其中,6篇重点内参调研稿件受到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获评中国新闻奖3条,社级好稿7条。
图为分社记者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地区采访
今年年初,分社以“风雪高原行”为主题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共派出9支小分队34人次,到西藏最远、最苦、海拔最高的地方践行“四力”。一个多月来共播发文字、图片、视频、海报等多语种、多媒体稿件1100多条(张),新媒体专线为此专门开设“风雪高原行”栏目,集中持续展示分社记者稿件。
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分社各族职工在春节、藏历新年晚会上集体过生日
西藏分社是由汉、藏、土等多个民族的干部职工组成的大家庭,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记者加入。分党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落实“传帮带”导师制,鼓励指导记者组成多民族采访小分队,相互配合,互帮互助,融为一体。
如今,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绚丽绽放。分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多名同志荣获全国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者:西藏分社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图片由西藏分社总编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