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策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从普鲁村到狮泉河镇感受70年巨变—

时间: 2021-09-12 来源: 西藏日报

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本报记者 温凯 李有军 米玛 达珍

正值盛夏,新藏公路上第一个山口库地达坂附近的群山,一半青翠一半灰褐,再往西藏方向极目远眺,一排海拔5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默然矗立,仿似高墙挡住了记者前进的方向,不禁让人心生畏惧——这就是进入西藏必须要穿越的昆仑天堑。

不知道70年前,进藏先遣连的英雄们在进军阿里的途中,见到相似的场景时,心中作何感想?

即使是在70年后的今天,坐着越野车沿着柏油路行走新藏公路,依然需要花费20多个小时、历时两天,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难以想象那时的他们,是如何用双脚蹚过这万仞雪山的。

可他们确实做到了——在这段举世公认的“天路”之上,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成功插上了阿里高原,才有了今天从于田县普鲁村到噶尔县狮泉河镇沧海变桑田般的人间巨变。

普鲁村:先遣起点气象新

1950年8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普鲁村,东风劲吹、红旗猎猎、锣鼓铿锵、战马嘶鸣……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就此,普鲁村进入历史视野,与英雄先遣连一起,不断被人提起,不断被人传颂。

普鲁村距离于田县城110公里,是全县离县城最远的行政村。村子坐落在克里雅河冲出深谷后形成的山谷回水区域中。从村头眺望昆仑山脉,高山耸立,深涧悠远。

笔直干净的村道两旁,高耸的杨树,指引着记者来到村中央的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所在地。

就在村道旁,4米见长、2米多高的红色纪念壁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墙壁东侧廊柱间,立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先遣连进藏简介”、“独立骑兵师先遣连进藏路线示意图”和8张先遣连进藏途中珍贵照片组成的展示牌。

哈力穆拉提·赛地是普鲁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他说:“普鲁村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纪念场所,是于田县两个主要的红色景点之一,每年清明、“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县里都会组织祭奠、宣誓等活动。”

毛驴曾经是普鲁村重要的交通工具。据资料记载,当年为了支援先遣连解放阿里,部队和于田县组织了900多名民工、4500多头毛驴成立9个运输大队,为先遣连驮运粮食、马料和其他物资。

如今,整洁干净的村道上,却看不到一头毛驴的身影。

“以前村里最多时有超过500头毛驴,就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骑着毛驴去于田县城都要走整整两天。”今年65岁的普鲁村原党支部书记西日普·伊布地说。这位慈眉善目的维吾尔族大叔自2015年退休后,生活在普鲁村。“现在养毛驴的人已经很少了,村里有30多户家庭买了汽车。”

西日普·伊布地家里买了车,由儿子开着跑运输,他自己领着每月7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衣食无忧,闲时就打理一下家里的10亩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新疆和西藏人民都过上了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幸福生活,衷心希望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老人开心地说道。

三十里营房:古道已是繁华景

从西藏狮泉河镇到新疆叶城的漫漫1100公里长路,途中在有宾馆和热水的三十里营房休整一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这个极具部队特色名字的小镇,其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赛图拉镇政府的驻地,也是赛图拉哨所遗址所在地和桑株古道的重要一环。

“赛图拉哨所是左宗棠1878年收复新疆之后,为了加强和巩固边防布置的军事防线。”赛图拉镇武装部部长刘翔说。

在刘翔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走进了赛图拉哨所遗址。这个四合院式的建筑,有足球场一般大小,院墙几乎完整保存,营房却已坍塌,地上残留着许多马头桩。整个营房所在地平坦开阔,东南角上有个不大却坚挺的小山包,顶上建有一座六角柱形的哨楼,把周遭的地形路线,尽收眼底。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从哨所到现在镇政府所在地刚好有15公里,也就是30里。1950年之后,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驻地,名字就叫三十里营房。”刘翔向我们解释了地名的由来。

桑株古道则是新疆进藏的重要古道之一,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物资通道,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被誉为“英雄之路”。

作为古道重要驿站的赛图拉,已成为一座日渐繁华的小镇,被誉为“喀喇昆仑第一镇”。

全镇79户牧民安居房,统一的红顶白墙,整整齐齐排列在公路两边最好的地段,有两户办起了家庭客栈。其中一户主人的女儿麦迪娜,还是全镇唯一的幼儿园老师。

今年22岁的麦迪娜开朗活泼,热情好客。2018年从合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毕业,2019年赛图拉镇幼儿园建成,作为定点培养的幼教老师,麦迪娜2019年回到家乡任教。

她特意带记者参观了幼儿园。园区就在镇政府大院内,规模不小,设施齐全。教室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教具,楼道和墙面也布置得活泼可爱。麦迪娜努力工作的成果,一目了然。

“只有我和两个保育员,一切从零开始,工作很多、困难不少,但我想坚持下去,用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麦迪娜说道。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她,是新一代赛图拉人的代表。

如今的赛图拉共有商户50多家,其中餐饮住宿一体化经营的达35家。

今年42岁的王磊,是甘肃酒泉人。2013年6月,他与朋友自驾途经赛图拉镇,觉得这里地段好、人流多,便和两个朋友合伙开了第一家顺达宾馆。

“当时只有16间客房,没有暖气,那时条件很艰苦,经常停电,不得不自己发电,有时候发电机坏了还得连夜赶修。”王磊说。

看好赛图拉发展前景的王磊,在2018年又开了一家新店。“新的宾馆有54间客房、130多张床位,几乎天天爆满,年收入100万元左右,我们还带动了6名当地柯尔克孜族青年就业。”王磊的话里自信满满。

清晨起来,只见赛图拉周边山上,银装素裹。

雪后空气清新凛冽,高原的风呼啦啦吹来,记者却并不觉得有多寒冷,反而浑身充满了力量。就像这座日渐兴盛的小镇,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正在阔步前行。

狮泉河镇:高原新城迎盛世

70年前,当先遣连解放阿里时,首府噶大克仅是一个百十来户人家、几间土木房子的小村庄;70年后,随着多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美化绿化工程的完工,首府狮泉河镇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靓丽容颜,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近年来,通过实施城区风貌提升改造工程,全城373栋建筑按照“白墙红檐黑窗框、彩绘楣头栅格窗、钢化玻璃钛金门、铁框铝板亮店招”的立面格调进行了改造,在街头安装若干公共坐椅、果皮箱、路灯花架、公交站台等,市政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并对象雄文化广场周边楼体和路段进行了灯光亮化照明,使城市夜晚散发出星空般璀璨迷人的光彩。

象雄文化广场,狮泉河镇的“城市之心”。这个面积达6.4万平方米的广场,在经过大规模改造升级后,鲜花竞相绽放、绿树摇曳多姿。同期建设的四区健身公园和马泉路街头公园,为市民休闲娱乐、观景漫步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每到夏季日落时分,都会有无数群众围聚在广场和公园里跳起欢快的锅庄,唱起嘹亮的歌儿。

一河穿城过,两岸灯火明。2017年,狮泉河“一河两岸”风貌提升工程顺利竣工,该工程中心轴线总长3.8公里,在狮泉河城区段建设狮泉柳影、生灵乐土等8个景观,设置亲水平台、廊架花架和藏式挡墙,安装庭院路灯501套,铺装堤顶硬质花岗岩3.4万平方米,绿化河堤两岸面积3万平方米,极大增强了狮泉河两岸的文化、休闲、生态、娱乐和旅游功能。

地处狮泉河镇东郊的康乐新居,是阿里地区搬迁规模最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最全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目前已搬入噶尔等5个县的714户2952名群众。该项目不仅为群众统一规划建设了独栋独院的新房,还配套了水、电、路、讯、网、暖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中心、警务室、幼儿园、村居组织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今年55岁的索南益西,2017年搬来康乐新居,被推荐为合作社超市的经理,一口气干了两年,攒下了积蓄。2020年,他在康乐新居中心商业广场租下商铺,开起了茶馆,这下子年收入迅速增长到7万元,不仅自己成功脱贫奔小康,还聘用了2名群众在茶馆当服务员。

“我的茶馆味道不错、服务贴心,价格也很公道,所以老百姓都喜欢过来喝茶吃面。”说起成功经验时,索南益西说道,“我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扶下实现的,希望今后能帮助更多的群众一起致富。”

和平解放70年来,沧海桑田变了人间。倘若长眠在狮泉河烈士陵园里的先遣连战士们,能够看见山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定当欣慰——这盛世,如您所愿。